简明问答:《聊城市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政策》
字号:
大 中 小



一、聊城市2022年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入学工作政策制定依据?
我市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政策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的工作通知》(教基厅〔2022〕1号)、《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2年度普通中小学、幼儿园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鲁教基函〔2022〕23号)等文件精神,并结合我市实际制定的。
二、2022年我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条件是什么?
我市小学招收本市户籍或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和其他符合教育优待政策的非本市户籍、年满6周岁的儿童。初中招收本市户籍或外来务工经商人员随迁子女和其他符合教育优待政策的非本市户籍、2022年小学应届毕业生。小学严禁招收不足龄学生,初中严禁招收非小学应届毕业生。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的,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向片区学校提出申请,学校报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备案。
三、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有什么要求?
一是科学划定片区范围。由各县(市、区)根据辖区内适龄入学儿童数量,考虑外来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等因素,测算分片区适龄儿童就学需求,本着就近入学原则,科学划定公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片区或范围,并在一段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招生片区或范围有较大调整的,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提前进行研判分析,综合制定工作方案预案,合理引导群众预期。
二是应严格落实免试要求。义务教育学校必须按照公布的招生片区或范围进行登记入学,不得通过笔试、面试、面谈、考察或擅自附加其他任何条件招生。不得变相采用收取“赞助费”、给予高额奖励等方式或通过第三方渠道变相招揽生源。不得招收特长生。公办学校按照学生户籍所在地,严格执行“划片招生、就近入学”的原则,无条件接受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禁止招收择校生。
三是坚持坚持“公民同招”不动摇。民办义务教育学校招生纳入审批地统一管理,与公办学校同步招生,不得以任何形式提前招生、选择生源。民办学校在审批地招生,不得跨区域、跨范围招生。在审批地招生学位有空余申请跨县招生的学校,审批地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汇总学校资质证明材料和跨县招生计划,与生源地教育行政部门协商备案后进行,但不得跨市招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不足招生计划的,全部录取报名学生;民办学校报名人数超过招生计划的,全部实行电脑随机录取。
四、如何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
根据《义务教育法》和《残疾人教育条例》相关规定,按照“零拒绝”“全覆盖”的原则,多种方式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采用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形式确保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应上尽上。
五、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是什么?
落实教育部“两为主、两纳入、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由各县(市、区)根据入学人数预测和学位情况合理确定入学条件,确保符合入学条件的随迁子女能够按时入学。坚持以公办学校为主安排随迁子女就学,推行混合编班、统一管理。对于公办学校学位不足的,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安排在民办学校就读。
六、义务教育招生入学有哪些教育优待政策?
我市对烈士子女、现役军人子女、消防救援人员子女、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伤残警察子女、符合条件的引进高层次人才子女等各类优抚对象,按照规定落实教育优待政策。
七、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对证明材料有什么要求?
进一步简化优化程序,按照材料“非必要不提供”原则,本年度招生要确保符合大数据核验条件的全部实现“零证明”“一网通办”。
八、政策和2021年有无显著变化?
为保证普通高中入学的公平公正,从今年新初一学生开始,中考时具有本校3年完整学籍才能享受普通高中指标生政策。自2025年普通高中录取时,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汇总辖区内各初中非3年完整学籍学生名单,漏报、瞒报、不报出现问题的要承担相应责任。各初中学校在接收转入学生时,要对监护人讲清政策,签订告知书,避免争议。
九、今年的报名方式是什么?
依然进行网上报名。通过“易入学”平台实行网上报名。除特殊类型、家庭使用网络不方便的外,不得要求家长进行线下报名、上交纸质材料等。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