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计划
11371500MB2861269C/2024-45287573
2024-03-12 10:42:06
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

聊城市教育和体育局2024年工作计划

字号:

打印整页 打印内容 分享

2024年工作计划

对标对表市委“三提三敢”要求,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聊城教育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问题导向,树立有解思维,着力补齐短板弱项,全面启动教育体育提质行动。

(一)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

一是深化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改革。持续加强部门协同,加大督导力度,选优配强中小学校党组织书记,尽快推动实现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全覆盖。同时,探索建立党务工作人员多渠道晋升保障激励机制,确保干事有动力、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二是深化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立聊城市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联盟,逐步实现市区联动、校际协同、校社联动的大中小思政教育一体化建设格局,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打造聊城样本、提供聊城经验。持续抓好教育系统“一校一品”党建品牌打造,全面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

(二)着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

持续推进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一是持续扩增公办教育资源。督导各县(市、区)落实城镇居住区配套教育设施规划建设要求,确保新建城镇居住区配套幼儿园全部举办为公办幼儿园。鼓励各县(市、区)探索开展幼儿园延时服务,结合实际制定延时服务支持政策。落实县级政府主体责任,加强违规办园整治力度,确保实现无证园清零。二是持续提高幼儿园办园水平。建设全市学前教育资源中心,整合行政和教科研力量。全面实行镇村一体化管理,推进实现城乡、镇村集体化办园、标准化管理和一体化发展的办园格局,整体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水平。实施幼师专业提升行动计划,通过与先进地市联谊互助、名师引领等方式,提高骨干教师的专业素养,确保幼儿园教师专科以上学历占比达到80%以上、持证上岗率达到80%以上。

持续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一是深化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建设。落实省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专项建设方案,围绕重点改革任务和责任清单,做好牵头调度工作。指导省级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茌平区按照规划任务扎实推进各项工作。遴选50所市级乡村温馨校园,督导各县(市、区)启动县级温馨校园遴选工作,确保2027年度全市省市县级温馨校园全覆盖。二是持续推进强校扩优行动。推动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共建、捆绑评价,争取乡村中小学校覆盖率达到60%。开展教育集团成效评价,对群众认可度高、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教育集团进行奖补。三是大力推进强镇筑基试点工作。在加大对试点乡镇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指导力度基础上,启动对强镇筑基试点情况评价,压实各县(市、区)及试点乡镇主体责任,扎实推进试点任务。持续争取省级试点,启动市级第4批试点遴选,持续扩大试点覆盖面。

持续推进高中教育优质特色发展。一是开展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达标行动。制定我市《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达标行动工作推进方案》,指导各县(市、区)“一县一策”制定本推进方案,明确辖区内普通高中学校达标步骤、进度和完成时限,同时指导辖区各高中学校“一校一案”制定达标行动实施方案,明确达标重点、实施路径、完成时限和保障措施等。二是充分发挥示范性普通高中带动作用。用好品牌效应扶助薄弱普通高中发展,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均衡配置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深入实施名师带徒、青蓝工程等“以老带新”行动,全面提高师资水平,确保招生规模扩大,教学质量不降。三是深化特色学校创建积极申请省级第二批特色高中和第三批学科基地,推动新课程新教材实施,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发展。

持续推进民办教育优质规范发展。一是对民办学校实行积分管理。召开一次全市民办学校规范管理工作会和一次全市民办学校规范化管理现场会,制定民办学校积分管理“负面清单”,进行动态即时考核。二是对校外培训机构信用分级管理。2024年起,在全市范围内建立校外培训机构行为信用管理制度,对校外培训机构实施信用等级评价。信用等级情况每年定期前向社会进行公布,并在校外培训机构醒目位置张贴信用等级标识,进一步强化机构社会担当和自我约束意识。三是全面强化校外培训机构党建。组织开展培训机构党组织组建情况全面排查,规范理顺校外培训机构党组织隶属关系,积极推动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有效覆盖

持续推进职业教育优质扩容发展。一是持续完善市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支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争创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群。推动成立“聊城市公共实训中心”,在此基础上设立聊城工程职业学院。推动聊城幼儿师范学校创建特色高职,争取列入省“十四五”高校设置规划中期调整。支持高水平中职学校争创国家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并加强与本地高职和省内优质高职院校合作,一体化设计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进一步扩大招生规模。二是持续推动中职学校建设提质增效。加快建立聊城医药技工学校和聊城卫生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两校合并筹建工作机制,争取2024年9月前完成两校合并,启动新校区建设,实现中职学校办学条件达标率92.86%。持续加快7所省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和3个省级特色化中职专业建设进度,确保明年首批的5所学校和2个专业通过省级验收、第二批的2所学校和1个专业通过中期评估。三是持续提高职业教育服务水平。探索具有聊城特色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支持校企共建现代产业学院、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建技术技能创新平台、专业化技术转移机构和创新创业空间。联合发改、工信、税务等部门,积极培育市级产教融合型企业,落实对产教融合型企业“金融+财政+土地+信用”组合式激励措施,支持更多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就业。成立职业教育与产业人才研究院,并根据要求编制发布产业结构动态调整报告、行业人才就业状况和需求预测报告,为技能人才培养提供依据。四是持续深化“三全育人”。坚持项目引领,总结经验,培育典型,争取打造全国、全省“三全育人”典型示范学校、优质学校。争取在我市召开全国范围职业院校“三全育人”现场交流会,推荐展示我市职业教育“三全育人”工作经验和工作成效。

(三)持续提高教育服务水平

一是持续优化教育布局。根据《中小学布局专项规划(2021-2030 年)》和《聊城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文件要求,结合国土规划布局、国家生育政策、入学人口变动趋势,科学谋划2024年度中小学及幼儿园建设项目,形成2024年度市级幼儿园及中小学建设项目清单。二是深化教育信息化建设。持续完善全市数字教育公共服务“一张网”体系,持续汇聚共享国家、省智慧教育平台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并组织开展第二届教技融合创新教学节活动。深化学校管理和教育教学数字化转型,在实现中小学数字校园全覆盖基础上,推进智慧校园建设三是持续改善午休环境。在试点推进“舒适午休”工程基础上,推进实现“躺睡午休”全覆盖。四是加快建设中小学生图书馆。尽快推动中小学生公益图书馆投入使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公益阅读服务的同时,利用阅读推广人、党代表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带动中小学生阅读提升。

(四)加强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

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打造一支政治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一是持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开展“水城最美教师”和聊城市教师育人楷模评选活动“树师德 正师风”专项整治活动,保持治理教师有偿补课的高压态势,营造良好教育行风。二是加强名师名校长队伍建设实施校长园长素质提升工程,重点提升县中、乡镇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办学治校能力。组织开展水城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人选考核认定,启动新一期水城名师名校长建设工程。加强水城名师名校长领航工作室建设,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市、县、校名师队伍建设。组织名校长和名师赴乡镇学校、城区薄弱学校开展教育帮扶活动,促进优质教育共享。三是统筹实施教师素质提高计划以集中培训、网络培训等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分层次分类别开展教师培训活动。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和教师市级集中培训加大乡村教师校长培训支持力度依托山东省教师教育网,深化教师全员网络研修;依托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组织全市教师参与暑期研修按照省教育厅要求,做好“国培计划”和省级培训的组织实施工作。四是深化教师管理综合改革深化“县管校聘”改革,提高教师队伍管理效能,推动义务教育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完善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公开招聘工作,进一步加强我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的监督管理,规范事业单位用人程序,真正将高素质人才选拔到教师队伍中来。

(五)持续深化全环境立德树人

指导各县(市、区)、各学校严格落实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方案,明确任务清单,把立德树人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推进普通中小学强德固本行动,开水城名班主任培训提升和工作室建设,持续增强德育工作力量。组织学科德育优秀案例评选。二是深化学生评价改革。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县(市、区)围绕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和社会实践等5个方面,做好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积极打造义务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聊城样板三是营造全环境育人氛围。调度各部门工作推进情况,形成工作合力,打造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协同育人的全环境育人体系。建立健全家访工作长效机制,促进家校共育,在全市遴选一批全环境立德树人工作典型案例、工作品牌。四是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积极作用。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和研学实践工作,落实劳动教育课时,召开劳动教育现场会。用好调剂我局使用的原公安干校房产和院落,高水平打造市级学生综合实践基地。

(六)有序推进学习型城市建设

一是强化政策保障。联合制定学习型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积极争创全国学习型城市网格成员城市。二是持续加强继续教育。完成市县两级开放大学、老年开放大学的成立挂牌,结合实际开展各类社会教育和技能培训。持续开展百姓学习之星”“终身学习品牌项目”征集遴选活动。积极争取承办省级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

(七)切实守牢学校安全底线

一是扎实开展预防学生非正常死亡治理。进一步强化协同联动,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强学生伤亡易发多发领域风险防范,强化对涉学生非正常死亡事件的应急处置。二是深入开展校园欺凌防治工作。继续开展防欺凌专项整治,做到早部署早安排早行动,将校园欺凌防治纳入护校安园、平安校园等专项工作,防止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三是切实抓好未成年学生防溺水工作。持续开展青春护航—预防未成年人溺水专项治理行动,建立健全党委政府、部门、学校、家庭、社会“五位一体”共同预防溺水事件工作体系,切实筑牢立体化防溺水安全屏障。四是全面推进消防标准化建设。推进学校消防标准化示范创建工作,强化消防安全“标准化”、“户籍化”管理,明确学生宿舍、消控室、实验室等重点部位、重点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加强应急疏散演练,切实提高发现、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五是推进校园三防提质增效。深入查摆各级各类学校人防、物防、技防存在的问题,建立整改提升清单,推进提质创优。切实推动我市校园“天眼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学校安防再上新台阶。六是抓好安全教育。督促各级各类学校严格落实国家规定的安全教育课程和“1530”安全警示教育制度,利用“安全生产月”“安全教育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广泛开展各类安全主题教育和应急演练活动,切实提高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七是做好学校安全信息化监管运用。做好省学校安全管理系统监管平台各项信息跟进及数据更新工作,利用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实现对学校安全工作的智能化管理。

(八)全面推进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是强化赛事品牌打造,持续提升城市影响力。全力打造具有鲜明城市IP特色的高水平体育赛事品牌,2024年举行“环东昌湖半程马拉松赛”铜牌赛事,力争打造金牌赛事。举办山东省“沿黄沿运河”城市国际象棋、网球等6项省级邀请赛,打造“沿黄沿运河”赛事品牌。举办第三届“720国际象棋文化节”,拟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成国际赛事品牌。举办好首届亚洲大学生龙舟锦标赛和2024中国聊城·江北水城龙舟公开赛。持续开展好体育旅游文化节,谋划了全国钓鱼公开赛、中国武术公开赛等8项国家级赛事。二是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推进健康聊城建设。经向国家体育总局和省体育局争取,拟在我市建设全省首个青少年时尚体育公园,同时,持续推进度假区望岳湖体育公园等县(市、区)体育公园建设。大力推进县级“三个一”和乡镇“两个一”工程建设,确保实现年底全覆盖目标。尽快上线并持续完善聊城市健身场地“电子地图”,为群众提供更便捷实用的智慧体育服务。三是坚持改革创新,提高竞技体育综合实力。持续推进市体校办学训练条件达标,并尽快独立运行。全力支持山东省聊城体育训练中心二期建设,进一步加强合作,打造鲁西竞技体育训练基地。坚持夯实基础项目、巩固优势项目、做强潜力项目、发展新设项目,推进项目训练机制改革,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完善市队县办、市企合办等办队模式,打造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竞技项目。积极备战第26届省运会,确保我市参赛运动员在500人以上,实现奖牌榜、积分榜突破。提前谋划,加强争取,力争承办第27届省运会。四是深化体教融合,推动青少年体育全面发展。举办好市第二届学生运动会和青少年联赛,并实行“主客场制”。全面推进篮足排“三大球”进校园,纳入体育教学。督导各学校每学期举办校运会,并将“三大球”纳入校运会必设项目。遴选有条件的高中学校开展优秀体育人才集中培养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体校与高校建立“3+2”“3+4”升学路径,畅通运动员升学渠道。支持体校教练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校园”,推进学校运动队建设。完善聊城社会体育培训机构监管措施,促进全市社会体育培训机构健康、规范发展。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

目录导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