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兆海副局长在全市小学骨干教师验收活动暨经验交流会议上的总结讲话
尊敬的吴正宪先生、于永正先生、老师们、同志们:
全市小学骨干教师验收活动暨经验交流会就要结束了,这次活动虽然时间紧,但形式新颖,内容丰富,教研氛围浓,学术价值高,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会议。
两天来,我们听了六位青年骨干教师的汇报课,看了部分教师的才艺展示,聆听了两位专家的精彩报告,观摩了于永正先生的课堂教学。两位专家对六位教师的课,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这说明在两位专家的引领和指导下,我们的课堂教学水平明显提高。部分青年教师表演的才艺,形式活泼,内容丰富,充分展示了我市青年教师的风采,同时,也说明了我们在教师培训工作中,不仅仅注重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而且关注了教师综合素养的提高。这次会议,我们欣喜地看到了骨干教师培养工作的成果,也看到了我市小学教育新的活力和后劲。
两位专家的报告更是让我们受益匪浅,他们站在理论的高度,结合教学实践,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讲了新的教育思想、课程理念和教学策略。特别在教师专业成长方面,讲了许多很好的意见。他们的报告对于我们深化课程改革,加快师资队伍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必将促进全市小学教育的快速发展。
近五年来,我们在经济基础比较薄弱、教育教学资源比较落后的条件下, 小学教育教学 进行了扎实有效的改革实践,并取得了丰硕成果。
——教师的 教育教学新观念逐步形成,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全市小学教师的课程观、教学观发生了新的转变,新的学生观、学习观逐步形成。这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扎扎实实地进行了课程培训。几年来,市教育局小学教研室先后 20多次邀请专家来聊进行课程标准培训和新教材培训,共有 30多位全国知名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专家来聊进行指导,全市共有 5000多人次参加了一级培训,有 2万余人次参加了二级培训,确保了课改工作顺利进行。
——大力开展“名校工程”建设。 2002年我市启动名校工程,以此倡导正确的办学导向,激励学校自我加压,促进我市小学教育教学向高层次发展。截至 2006年,全市已有 60处小学被评为市级教学示范学校; 12处学校被评为省级教学示范学校。这说明我们在创建名校工作上向前迈了一大步。
——更为可喜的是自 2002年启动“名师工程”以来,通过导师面授、专家指导、观摩学习和交流,一大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成为我市小学教学工作中的中坚力量,一部分同志已脱颖而出。全市先后共有 80多位小学教师在省级和国家级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奖,侯文明、闫淑青、王梅、何仲秋等 20多位教师多次被邀请到外省市上示范课。他们走出山东,走向全国,彰显着聊城教育的新姿,张扬着聊城教师的风采。“名师工程”之所以取得这样辉煌的成绩,首先应归功于吴正宪先生和于永正先生,因为这些教师中绝大多数是他们的弟子,正是他们在专业道路上给予了正确的引领,在教学实践上给予了悉心的指导,才使得这么多的青年骨干教师在短短的五年内迅速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近年来, 市委、市政府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特别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市领导高度重视,在财力、物力、人力上给予了大力支持。 2004年,董金刚副市长率领由市政府办公室、市教育局及各县(市、区)分管教育工作的副县(市、区)长和教育局长以及部分学校校长等组成的教育考察团一行 20余人,先后赴武汉、南京、哈尔滨、西安、上海、北京、重庆等七城市对教育情况进行了考察。 2005年,又组织各县(市、区)部分小学校长 26人,到北京光明小学、崇文小学进行了为期 12天的 全方位、立体式 学习考察。今年,我们又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了一期校长培训班和一期班主任培训班。同时我们还和聊城大学联合举办了为期两年的名师高级研修班以及各种形式的教师短训班。我们力争五年左右,使教育系统的各级干部和教师普遍接受一轮系统培训,以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全市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虽然我们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更应该看到问题。目前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各县市区、各学校发展还不平衡,城乡师资水平还有较大的差距,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因此,就今后师资队伍建设讲几点意见:
一是各学校要进一步强化 教师是学校的第一资源,也是最重要资源的意识,打造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秀教师团队,要作为每个学校的重要工作。做好这项工作,校长的认识首先要到位,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必须清楚教育培养目标和教育目的的实现,最终要靠教师来完成。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就没有高质量的教育,更不会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
二是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建立城乡学校结队帮扶的长效机制。省市级教学示范学校要充分发挥带动作用,利用自己师资的优势,帮助师资相对薄弱的学校,共同提高,共同发展。各级教研部门,也应当对农村学校进行政策性倾斜,多为他们创造学习条件,提供工作便利,以实现城乡学校的均衡发展。
三是进一步加强师德教育。要培养教师的成就感、荣誉感,使教师能够感受到自我价值的实现和事业的成功;要为青年教师的发展提供充分的支持,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要给教师更多的关心、体贴,让教师感受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
四是加强骨干教师的培养。一个学校,如果没有一批“名师”在支撑,学校就不可能办出一流的教育;一个学科,如果没有“名师”带头,也不会创出一流的成绩。各学校要重视骨干教师的培养和使用,充分发挥他们的引导、带动、辐射作用。要允许他们“冒尖”,要为他们“冒尖”创造有利条件,对他们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教学上信任,教改上支持。要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各项教研活动,使他们成为教学的“排头兵”、教改的“领头雁”。
五是各级教研室要调整工作思路,把发现培养典型、总结先进经验作为工作重点,把培养教学新秀、壮大骨干教师队伍作为重要的教研任务。对在视导听课中,发现有潜质、有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大力扶植、重点培养;对在各学科举行的各种比赛中脱颖而出的青年教师,要积极向上推荐,拓展其发展空间,为我市教育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增添新的后劲。带动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教师健康成长,造就一支专家型、研究型的教师队伍,促进教师队伍快速谐调发展。
同时,给全市的骨干教师提几点要求和希望:
(一) 要有远大的志向, 做一名大气的教师 。志向对一个人的成长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同样,不想当名师的教师也不会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希望你们 要有远大的志向,不要只盯着脚下,要及时了解国内国际的教育形式,做到“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要有开阔的视野,只有视野的大气,才可能成为大气的教师和课堂,才可能造就有远大抱负的学生。
(二)要进一步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要有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较高的专业素养,知识结构的完善和专业素养的提升最基本的途径就是学习。你们要抓住一切可能的机会,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坚持学习,向同伴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实践学习,特别要保持和两位专家老师的密切联系,虚心向他们请教,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技能 。
(三)要不断探索实践, 开拓创新。 教育是一种特别需要经验积累的职业,任何企望依靠“灵感”“一蹴而就”,就能成就一番事业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希望你们勇于探索,勤于实践,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创新要 务本求实, 要有个性,有自己的思想,要 在学习吸纳先进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
(四)要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作为优秀的教师要学会反思,能够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行为,只有经常反思,才会不因循守旧,才会吸纳新的理论,去粗存精,不断修正自己教育教学行为,不断成长和发展。
(五)要搞好教育科研。希望你们不仅要上好课,还要搞好课题研究,以科研促教改,以科研促教学,牢固树立“科研兴校”“科研兴教”的思想。
(六)要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培养骨干教师的目的是为了带动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最终实现整体提高教师队伍素质,这也应该是两位专家老师的愿望。你们回去后要发挥好自己的作用,开展好结对帮扶工作,带动周围的老师,充分体现骨干教师的价值。
最后,希望广大青年教师戒骄戒躁,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再接再厉,勇攀新高,在自己的专业成长道路上,再创佳绩,力争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名师, 为振兴聊城教育,实现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