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山东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备课研讨会综述
时间:2009-03-16 00:00:00
字号:
来源:
   培训中研究 研究中培训
  ——山东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备课研讨会综述
  
  2009 年 2月 21日至 24日,山东省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教材(青岛版)备课研讨会在聊城光岳宾馆第八会议室隆重举行。本次会议,省教研室小教科徐云鸿科长,各市、县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以及来自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实验区的实验教师代表近千人,分别参加了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的备课研讨活动。会议邀请了国家课程标准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分册主编分别对五下教材和六下教材进行了解读,观摩了来自实验区的五年级和六年级的各 4节研讨课,并就教材使用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研讨。
  一、研训一体,提升了备课研讨活动的实效性。
  本次备课研讨活动,国家课程标准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核心成员,五年级下册分册主编, 威海市教研室小教科主任、中学高级教师潘桂华老师和六年级下册分册教材主编,烟台市教科院副院长、中学高级教师徐国钊老师分别对五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教材进行了精彩解读。潘桂华老师分单元进行了教材解读,她站在编者的高度,从新课程理念和教学实践的层面上,就教材各部分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教材的编写意图、信息窗、练习题的使用、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作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分析与说明。徐国钊老师分领域解读教材,他在解读中首先抛出问题,引发思考,然后分析教材的编排特点及教学内容的编写意图,使老师们明确了信息窗包含的数学知识体系,掌握了教学的基本步骤,清楚了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特别是对新教材与原来的教材的一些变化讲解得非常透彻,对这种变化如何教学,教到什么程度,徐老师给参训教师指明了方向,让老师们心中有数。两位专家的教材解读深入浅出,精辟独到,详尽明白,赢得与会教师的阵阵掌声。
  二、精彩课堂,先进理念转化成具体教学行为。
  五年级与六年级各 4节研讨课,都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可以说异彩纷呈,各具特色。执教者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注重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重视学生参与构建知识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青岛的李莉老师执教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充分提供大量的感知素材,让学生从多组除法算式中体会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尤其是让学生辩论 2÷ 9= (米)这一环节,给与会教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学生在辩论中加深了理解;济宁的张秋平老师执教的《圆柱的体积》引导学生回顾学习的过程:提出问题 ----联想旧知 ----猜测验证 ----归纳结论 ----解决问题 ----产生新问题。把回顾作为教学的环节之一,说明这位教师非常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非常重视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非常重视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几节课还注重渗透基本的思想方法,泰安的范军卫老师执教的《用数对确定位置》体现了对应思想;聊城的何仲秋老师执教的《比例尺》注重了观察对比的方法;济宁的张秋平老师执教的《圆柱的体积》渗透了转化的方法与极限思想;烟台的扬克誉老师执教的《数的认识》(总复习)又把数形结合的思想表现的恰到好处。这些都落实了国家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提出的“四基”,老师们勇于实践,把先进理念运用到课堂上,体现在教学过程中,转化成具体的教学行为。
  三、互动评课,教师间思维碰撞生成智慧火花。
  本次备课研讨活动的另一个亮点是互动评课。会议开始前,首先公布了各地、市教研员的手机号码,让老师们通过短信与专家交流,实现了教师与专家的随时互动和即时教研。另外,两个年级的培训活动各安排了 40分钟的互动时间,教师们自由评课,与专家互动交流,使这次备课研讨活动达到了一个高潮,听课教师踊跃发言,对研讨课的特点看得准、谈得足,对存在的问题明确地提出来,并提出非常有价值的建议,甚至对有的问题持不同观点的教师间为证明自己的观点各执己见,他们的思维发生碰撞,最后专家点评,使老师们达成共识,可以说生成了智慧的火花。通过互动评课活动,可以看出使用新教材能够使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和个性发展。
  最后,国家课程标准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主编,山东省教研室小教科科长徐云鸿同志作了总结,并对今后我省的小学数学教研工作讲了意见,她指出,今后要加强对教材的研究,提出了教材赏析、课例分析、案例研究三种主要方式,还对教学论文评选、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网网站建设谈了设想, 为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了很有价值的指导意见并指明了方向。
  本次培训研讨活动,为我省广大小学数学教研员、数学教师提供了一个观摩、交流和学习的机会,与会人员在培训中研究,在研究中培训,研训一体,大大增强了培训活动的实效性,会议开得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文章录入:xxjys 责任编辑:xxjys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