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聊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
时间:2006-05-23 00:00:00
字号:
来源: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 以下简称“远程教育工程”),依据两个《决定》和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以下简称“国家三部委”)联合制定的《 2004— 2005年度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我市为了更好的开展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作,现制定以下方案:
  一、工程实施的目的和任务
  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变巨大的人口负担为巨大的人力资源,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和基础教育现代化的需要。远程教育工程的顺利实施,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将产生深远影响。
  通过项目实施,将继续推进远程教育工程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紧密结合;进一步研究与远程教育工程相适应的教育教学方法、师资培训模式;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工程在教学模式、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质量和师资水平提高等方面的作用;总结远程教育工程对“两基”巩固和提高,解决广大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等方面的经验,为全面提高农村中小学教育质量,推进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服务。
  根据国家三部委文件要求,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重点支持、分期完成”的思路,结合我市实际,采取国家、省、市、县四级财政拨付资金与统筹资金(收取学生的信息技术费)捆绑使用的办法,结合实际严格执行三种模式,加快建设。在 2007年 3月底前完成,有条件的县(市、区)可以提前完成建设任务。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将有力推进全市教育城域网建设,形成全市现代化的教育管理结构、教研结构和教学环境。
  远程教育工程要与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相衔接,与“两基”巩固提高相结合。布局调整规划中准备撤销的学校不得列入工程项目。通过对全市农村中小学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城乡教育交流、互助、资源共享,弥补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县(市、区)的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水平不高的问题,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形成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制,逐步缩小城乡教育整体差距。
  二、工程的组织与领导
  为加强对远程教育工程的领导,成立“聊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成员由市教育局、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市财政局有关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市教育局)。领导小组根据国家总体规划、工程实施管理办法和相关标准规范,负责研究制定我市远程教育工程规划和实施方案,对远程教育工程进行统一部署和监督检查,协调工程实施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各部门按照职能分工行使职责。
  各县(市、区)也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负责本县(市、区)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
  三、工程建设方案
  (一)建设模式。按照国家三部委制定的三种模式基本配置标准,本着“够用、好用、实用”以及充分利用现有设施设备、不重复投资的原则,结合我市实际实事求是进行工程建设,充分利用已有设备,增加补充所需设备,避免盲目攀比、形象工程。
  模式(一):教学光盘播放点。配备电视机、 DVD播放机和各年级教学光盘,配备对象为农村学校教学点。
  模式(二):卫星教学收视点(具有教学光盘播放点的功能)。通过中国教育卫星宽带传输网,快速大量传播优质教育资源,配备对象为村完小。
  模式(三):计算机教室。网络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教学光盘播放设备及教学光盘,配备对象为乡镇中心小学、农村初中。除具备模式(一)、(二)全部功能外,还能够为学生提供初步的网络条件下的学习环境。
  在远程教育工程实施以前,各地农村中小学已经建设完成的光盘播放、卫星接收设施和计算机教室,待工程全部完工后,按照统一标准进行验收(参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学校,根据组织部门意见,按照相关标准进行改进和补充)。
  (二)学校与对应模式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所涉及到的初中、乡镇驻地中心小学、已完成危改项目的村完小采用模式(三)建设,在校园网络、微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的建设中,要结合各县(市、区)教育城域网建设的规划和接入方式配置设备,并通过聊城网通公司的光纤接入县(市、区)信息中心。各县(市、区)教育信息中心要配备模式(二)卫星接收设备,接收并传输教育部免费提供的优质教学资源,实现学校共享。村完小及教学点采用模式(一)。
  (三)建设目标。按照远程教育工程模式,《工程》完成后,覆盖 95%以上的农村中小学,学生覆盖率为 98%以上。
  (四)具体要求。远程教育工程要与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紧密结合,捆绑实施。在各级组织部门的支持下,积极争取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接收站点设在当地中小学。各级教育部门和设点学校要充分发挥设备管理、技术服务和教学组织优势,全心全意、扎扎实实地为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服务。
  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农村中小学校,同时也是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基层中心,其设施设备在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应向当地农民开放,并公布开放时间,让农民收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提供的数字化资源。
  (五)资源建设。根据远程教育工程三种模式的特点和本县(市、区)农村中小学的教学实际,做好配套资源建设工作。要根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好资源的搜集、加工和整理,切实做好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制作,加强具有地方特色资源的建设,并免费向农村中小学校提供。建立严格的配套资源审查制度,确保优质资源进课堂。
  四、工程实施保障措施
  (一)成立聊城市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专家指导小组,成员主要由市教育局有关科室的相关人员组成。指导小组在市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负责对远程教育工程实施方案、相关标准、设备安装、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论证、咨询和指导。各县(市、区)要结合本地实际成立相应的专家指导小组,负责指导本地区工程的实施。
  (二)组织好设备采购。根据国家三部委办公厅印发的《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设备及教学资源招标采购管理办法》,按照《山东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终端接收站点技术方案》规定的技术标准,由省远程教育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组织招标。
  按照国家三部委要求,针对我市远程教育工程面宽、量大的特点,借鉴其他市的成功经验,远程教育工程按照省统一招标,各县(市、区)教育部门分别与中标单位签合同,市教育局集中付款的方式进行。
  (三)做好培训工作,促进教学应用。加强学科教师及技术、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积极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现代远程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坚持工程建设与人员培训并重,培训先行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教研工作,指导好三种模式的教学应用。要依托远程教育工程提供的硬件设备,结合新的课程改革逐步形成适合农村教育实际的教学策略和运行机制。将三种模式与德育、农科教统筹结合起来,处理好教育教学与为农服务的关系。把农村中小学校办成当地文化科技中心、信息传播中心、党员教育中心和卫生知识普及中心,为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根据工程方案的总体设计,教师及技术人员培训工作要针对三种模式分类安排:
  1 、针对模式(一),通过培训,让光盘播放设备使用人员掌握 DVD等媒体播放设备的使用方法和维护常识,并通过示范教学使学科教师能应用光盘资源进行教学,真正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
  2 、针对模式(二),通过培训,使技术人员具有独立安装、维护、使用卫星接收设备,有效接收、存储和整理使用卫星 IP资源的能力;每校确定 3至 5名骨干教师,通过培训,使他们掌握利用接收到的大量同步课堂、教学课件及培训资料,开展教学活动,有效地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3 、针对模式(三),通过培训,使网络管理人员具备基本的计算机网络技术理论,熟悉现有的网络应用技术、能够建设并管理小规模局域网、拥有一定的故障分析和处理能力,实现技术服务本地化;每校确定五至八名骨干教师,通过培训,使他们能利用网络条件下的教学环境,开展教育教学活动。
  4 、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培训。让尽可能多的学科教师熟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结合学科特点,将三种模式熟练应用于教学。加强教学模式的研究,探索总结三种模式应用于教学实践的规律。
  (四)建立指导和督促检查机制。各县(市、区)要制定有关监测评价体系,对工程实施进行指导和检查,全程监控各项工作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项目学校的指导和评估,总结经验,及时解决工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确保远程教育工程顺利进行。
  五、投入预算及资金筹措方案
  经测算,我市共有 1307所项目学校,分别按照相应模式配置建设,除去现有设备尚需投入资金 2898.9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 500万元,省财政 480万元。市县两级财政要筹措配套资金,最后根据各县(市 区)学校数量和设备需求状况,按需求比例进行资金分配。
  为确保专款专用,根据我市实际,结合各县(市、区)实施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规模,按照市、县地方配套比例,将国家和省市专项经费、县(市、区)配套资金纳入市级财政专户,实行分单位分帐户管理,统筹安排使用。远程教育工程全省统一招标,通过市级财政专户统一支付工程资金。招标节余资金,全部用于远程教育工程硬件设备配置、配套资源建设和人员培训,不能挪用。
  各有关县(市、区)政府,要负责落实本地远程教育工程建设配套资金及设备运转和维护专项经费,确保工程顺利实施,并形成保证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设施、设备正常运行的长效机制。
  六、工程实施时间进度计划
  我市实施远程教育工程时间进度安排大致为:
  2006 年 5月需求统计,并上报省教育厅。
  2006 年 7月 1日 以前市设财政专户,并报省工程领导小组办公室备案;
  2006 年 9月中旬完成采购;
  2006 年 9月进行省级培训; 10月- 12月进行市、县两级培训;
  2006 年 12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工作;
  2007 年 3月根据各地提交的验收报告和验收申请进行省级验收;
  2007 年 5月进行全面总结,形成书面材料申请国家三部委验收并开始下一阶段的远程教育工程建设。
  各县(市、区)务必将本市农村地区教育现状及信息化基本情况、工程实施方案、资金配套方案于 2006年 7月 1日前分别报送省、市发展改革委员会,省、市财政厅(局),省、市教育厅(局)。
  
  
  
  聊城市教育局
  二○○六年五月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