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转发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时间:2007-04-19 00:00:00
字号:
来源:
  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开题报告
   各位专家、领导,各课题校的校长和老师们,大家上午好!
   我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从 2006 年开始已经展开。从课题申报工作开始,我省广大中小学校积极响应和参与,全省 17 个市共申请了 600 多个研究课题,这在我省教育技术研究工作的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面对 600 多个学校的研究工作热情,我们感到由衷的高兴。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在我省已经开展了三个五年计划,从“八五”期间教师对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陌生到“十五”期间,全省广大教师的积极参与,研究内容和研究规模逐渐扩大,这期间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这是一个逐渐发展、逐渐完善,研究水平和研究成果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经验逐渐积累的过程。有了这些年经验的积累,特别是“十五”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为我们组织“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信心和保障。
  一、“十五”期间,我省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十五”期间,教育技术研究 主要围绕信息技术促进教学改革,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学习能力培养、教学设计和教学模式、教学资源建设及专业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
  从 2001 年开始,根据陈至立同志在全国信息技术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结合我省信息技术发展的现状, 我省在中央电化教育馆、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和山东省教育科学规划办申请立项了三个研究课题。其中 国家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信息化进程中的教育技术发展研究》的子课题《新课程标准的网络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全省有 218个学校参与,中央电教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重点课题、山东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全省有 70多个学校参与,中央电化教育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规划课题《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实验研究》全省有 90多个学校参与。经过三年的研究,这三个研究课题都已圆满结题。
  总结“十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我们认为“十五”期间,各级 领导非常重视课题研究工作,全省有 400多个学校参加课题研究,研究的内容范围也比较广泛。“十五”研究课题注重了研究的实用性,将科研与学校日常教学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课题 管理也比较科学、规范。“十五”课题研究我们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全省广大教师和电教教研人员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有明显提高;开发建立了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与现行教材配套的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和研究性学习专题资源库,共开发了包括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 7门学科的 497个网络课程; 探索出多媒体、网络 促进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本思路; 总结出多媒体、网络教学促进教学改革的基本途径、方法;促进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带动培养了一支高素质的教育科研队伍。
  回顾过去是为了更好地展望未来,有了“十五”教育技术研究的坚实基础,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突出信息技术应用,引领“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持续协调发展。
  (一)、我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的提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迫切要求教育又快又好地发展。最近,国务院批准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按照规划纲要,我国教育信息化又将步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新一轮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施行,“校校通”工程、“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以及“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等重大举措及工程项目的实施,素质教育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化,使教育技术研究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机遇和新的挑战。
  山东省作为教育强省,几年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大力开展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目前,我省信息化建设已经初具规模,全省中小学校拥有计算机 821216台,建有市级城域网 17个(含油田),县级城域网 129个,有 4123个学校建有校园网 ,有 8762所学校能上互联网,有 6049所学校建有教学资源库;全省各级各类中小学都已经普及信息技术教育,通过课程的实施和大面积的开展教师培训,教师和学生的信息素养普遍提高;作为信息化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中小学“校校通”工程也已初具规模,我省各级各类中小学的信息化教育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覆盖全省的教育城域网络更是为开展信息化教学教研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优良的条件。加上“十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打下的坚实基础,为我们开展“十一五”课题研究工作提供了保证。
  目前,我省经过验收的省级电化教育示范校已经达到了 630多所,如何加强这些示范校的管理一直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为了进一步加强省级示范校的管理,防止示范校流于形式,丰富其内涵,我们组织了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要求这些学校都必须承担课题研究。通过课题研究工作带动示范校其它工作的开展,使省级示范校真正起到示范、引领、带动作用。
  (二) 、“十一五”我省教育技术研究的指导思想:
  认真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技术研究工作,围绕“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发展战略,紧密结合我省教育信息化和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形势与任务,以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人本主义”“认知主义”等现代教育理论为指导 ,以抓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应用为 切入点 , 促进 我省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普及与深化;促进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和教学专业化水平的提高;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进一步提高教育信息化及 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工程 的应用效益。
  (三)、 “十一五”我省教育技术研究的目标:
  1 、 探索总结出信息技术与课程进一步深化整合的教学模式、方法、途径。
  2 、 开发、建设、形成一批优质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
  3 、 加强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资源应用的研究,最大限度发挥农远工程的效益。
  4 、带动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科研型教师。
  5 、丰富 省级示范校的内涵,加强省示范校的管理。
  (四)、 “十一五”我省教育技术研究的内容:
  我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各个研究学校能紧紧围绕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选题,注重了课题的实效性和创新性。研究内容范围较广,涵盖了学校教学工作的各个方面。我们对申报课题的研究内容进行了统计分类,主要有以下十个方面的研究内容:
   1 、研究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有 316个,占总数的 52%。
  2 、研究教师信息素养、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提高的,有 59个,占总数的 10%。
  3 、研究信息技术课程质量与评价的,有 10个,占总数的
  1.2% 。
  4 、研究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 50个,占总数的 8.3%。
  5 、研究数字化校园建设与评价的,有 18个,占总数的 3%。
  6 、研究传统教学与基于信息技术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有 13个,占总数的 2%。
  7 、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有 71个,占总数的 12%。
  8 、研究资源开发建设的,有 54个,占总数的 9%。
  9 、研究教学软件在教学中应用的,有 5个,占总数的 1%。
  10 、研究农村远程教育应用的,有 5个,占总数的 1%。
  通过对各个研究学校实施方案的评审,我们发现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 、课题选题普遍过大,不利于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
  2 、大部分课题的提出缺乏论证,研究的指导思想不够明确,缺少理论依据。
  3 、部分研究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不明确,可操作性差。
  4 、研究方法概念不清,选择不科学。
  5 、绝大部分研究实施方案未建立科学、规范的目标检测体系。
  6 、课题研究实施步骤撰写不规范,时间不统一。
  7 、个别研究方案中预期研究成果的确定不符合研究实际,针对性差。
  各个研究学校的研究实施方案需要进一步的修改、完善。
  (五)、 “十一五”我省教育技术研究的组织管理:
  “十一五”期间,为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实施,省电教馆成立了“山东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和“山东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课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电教馆研究室。各市电教馆也设立了相应的部门与之对应,各区县电教站也有专人负责课题研究工作。“十一五”期间, 课题研究实行分级管理,建立省、市、县市(区)、课题学校逐级管理体制,共抓共管,充分发挥电教系统的整体优势。 同时省电教馆还成立了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专家组,来加强课题研究的指导,保障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山东省教育技术研究规划工作领导小组”(简称“课题领导小组”) 成员有:
  山东省电化教育馆馆长刘锦瑜
  山东省电化教育馆副馆长刘传和
  山东省电化教育馆研究室刘彩霞
  “山东省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专家小组”(简称“课题专家小组”) 成员有:
  青岛市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 张捷 中学高级教师
  潍坊市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 王振宏 中学高级教师
  济宁市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 胡连德 中学高级教师
  淄博市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 王彬彬 中学高级教师
  东营市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 孙常华 中学高级教师
  青州市电化教育馆研究室主任 杨国锋 中学高级教师
  目前我们已 认真做好了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的立项评审工作。
  2006 年初我们组织了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的申报、评审工作。全省 17 个市共申报了 630 多个课题, 7 月份,我们组织专家对课题申请书进行了评审,第一批有 413 个课题通过评审立项,专家们对 600 多个课题的申请书一一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所有课题 9 月份随同实施方案二次上报省馆,进行二次评审。 11 月份省馆又组织专家对 600 多个课题的申请书和研究实施方案进行了评审,第二批有 191 个课题立项。两次评审共有 604 个研究课题立项。第二次评审专家们对研究实施方案都提出了修改意见,要求各个研究学校对实施方案进一步修改完善。
  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研究的进展情况,组织多种形式的课题培训、课题研讨、经验交流、专家指导、研究论文及优秀课例评选、外出学习参观等活动,以开阔广大研究教师的眼界,提高他们的研究水平,保证我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科学、有序、顺利地开展。
  下一阶段,我们主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 、各研究校尽快修改、完善本校的研究实施方案,开始课题研究。
  2 、开阔广大研究教师的眼界,借鉴学习外省课题研究的经验,组织外出参观学习。从今年上半年开始,打算分几批组织课题学校去北京、广东、浙江、福建、四川等地参观学习,请各校提前做好准备。
  3 、分阶段组织课题培训工作,保证课题研究顺利进行。
  我们将根据研究进展的情况,不定期组织课题校的培训活动,具体时间另行通知。
  4 、三年研究期间,组织 1— 2次专家抽查、指导活动,促进课题研究工作的开展。
  5 、每年年底前各研究校将本校课题研究自查报告上报给市电教馆,由各市馆汇总后,将各校的研究情况上报省电教馆。
  6 、 2008年上半年组织各课题校的课题研究中期评估工作。
  7 、 2008年下半年组织课题研究论文及优秀研究课例评选活动,同时组织课题的研讨及经验交流活动。
  8 、 2009年 4月底前各课题校完成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总工作,准备结题。结题材料于 6月前报省电教馆。
  9 、 2009年下半年省馆组织课题结题工作。
  (六)、“十一五”期间,充分利用省电教馆的两大平台,进行课题的研讨、交流。
  一是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山东省基础教育网站上开辟课题研究专栏,对全省各级各类课题进行网上管理和信息交流;二是省电教馆和北京电教馆合办的全国教育类核心期刊《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一年中有四期是山东专刊,在全国发行。我省课题学校的实验研究论文可以在刊物上发表,我们将在期刊上开辟教育科研版块,来交流、研讨、推广我们的研究经验和研究成果。
  (七)、继续认真做好“十五”期间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和推广工作。
  “十五”期间我省教育技术的研究成果,是广大教师辛勤劳动的结果,凝结着广大教师的心血,我们不能将这些成果束之高阁,应进一步研究如何使这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真正广泛地用于教育教学实践中发挥最大效益,起到应有的作用。加强“十五”教育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交流,还能避免同类课题的重复研究,造成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浪费。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衔接,也是我们今后研究的工作重点。
  各位校长、各位老师,全省“十一五”教育技术研究课题从今天开始就启动了。希望各个学校回去后认真做好课题研究实施方案的修改、完善工作,尽快开始课题研究工作,同时也要做好课题的自我管理,使我省“十一五”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工作顺利、有序,科学、规范地开展,共同开创我省教育技术研究的新局面。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