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冠县高标准高质量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验收
时间:2017-11-21 10:56:42
字号:
来源:本站原创

 

今年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冠县高度重视均衡县创建工作,加大投入,精准施策,合力攻坚,举全县之力,全面打响了一场均衡创建攻坚战。1118日,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在济南召开了山东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检查反馈会议,会上,国家教育督导检查组认为,冠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标准高、质量高,符合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标准,胜利通过国家验收。

一、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推进情况

当前,冠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33所,包括3所九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综合实践基地、19处初中、86处完全小学、23个教学点,初中在校生16364人,教职工1485人,专任教师1360人;小学在校生75409人,教职工4089人,专任教师3976人;中小学入学率100%,小学巩固率99.75%,中学巩固率99.13%。全县有外来务工人员子女405人,留守儿童1242人,残疾儿童入学率100%。冠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县创建工作中的具体做法如下:

(一)高度重视,建立上下联动的领导机制。冠县县委县政府在均衡创建上形成强烈共识,坚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改善民生的基础工程,完善机制,全面部署,大力推进均衡县创建工作。

1.领导重视。均衡县创建过程中,多次召开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县长办公会,研究解决均衡县创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县委书记牟桂禄、县长崔新乐多次提要求、定调子、作指示,把握方向;分管县长张澍民下乡镇、到学校,现场办公,解决难题。成立了县长崔新乐任组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赵存吉,副县长张澍民任副组长,县经济开发区、18个乡镇(街道)和23个县直部门的“一把手”为成员的均衡县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负责组织领导、检查协调、督导调度。各乡镇(街道)、县直有关部门和所有学校都成立均衡县创建工作小组,形成了上下联动的创建工作机制。

2.严肃问责。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健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监督和问责机制》,明确了政府的主导责任,教育部门的主办责任,相关部门的助推责任。县政府与各乡镇、县直有关部门签订均衡创建工作责任状,明确责任,限时完成。责成国土、住建、财政等23个部门都成立均衡县创建工作3人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盯紧靠上,快事快办,特事特办,一路绿灯。把均衡县创建工作纳入对县经济开发区、各乡镇(街道)和相关部门的目标考核,与单位“一把手”的升迁去留直接挂钩。县政府督查室、县政府教育督导室每月进行一次专项督查,每两周通报一次建设进度,每周编发简报,通报情况,对工作不力、未能按期完成任务的部门单位“一把手”轻则处分,重则撤职。通过强化督查、严肃问责,确保了各项创建任务落到实处。

(二)加大投入,建立均衡发展资金保障机制。一是确保均衡创建资金投入。县委、县政府先后筹措资金20亿元,用于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建立资金投入长效机制。在确保教育费附加、土地收益10%足额用于教育的同时,县经济开发区、18个乡镇(街道)每年拿出100万元的刚性支出用于学校建设。县财政每年拿出200万元用于教师专项培训、学生视力筛查。

(三)分类施策,建立全面推进的工作机制。创建过程中,冠县本着“不留死角、不降标准、不应付过关”的原则,不放弃一所学校,严格按照验收标准,整体推进,校校达标。

1.分类施策。对原址无法扩建的崇文中学、梁堂镇中学等11所学校异地新建;对生均占地面积不足的梁堂镇里村小学、清水镇汤村小学等72所学校进行扩地建设;对布局调整后就能达到标准的东古城镇民生小学、清水镇中心小学等38所学校,进行内部改造;对校舍老旧,无改造价值的辛集镇王刘八寨小学、柳林镇大界牌小学等7所学校拆除重建。学校改造不是为了应付过关,而是为了学校长远发展。如清泉街道新奥光彩小学经过改建,现有面积已经达到验收标准,但又新扩建设用地13亩,新建了高标准运动场地、体育器材室和水冲厕所。甘官屯乡张八寨小学,缺少运动场地,四周都是梨园,扩建难度非常大。为实现创建目标,我们想方设法、克服困难,最终建成一处梨园风景的高标准运动场。

2.严把质量。严格落实学校建设项目质量终身追责制,实行严格的监理制度,质监部门全程参与所有学校建设工程,把好学校建设项目的质量关。

3.快速推进。为全面推进均衡创建工作,分管县长多次带队到临沭、费县、郓城、乐陵等地学习创建经验,每月带队进行1次均衡县创建观摩。各职能部门齐心协力,合力攻坚,特事特办,全力支持。教育局会同国土、住建等方面专家多次到学校查看,现场办公,制定“一校一方案”,确保每项建设快速推进;教育局机关干部每人分包一所学校,吃住在学校,没有星期天节假日,始终钉在建设一线;各学校倒排工期、加班加点、日夜奋战,把质量,赶进度。

全县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共有492个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61万平方米。建成128个高标准运动场。投入1.1亿多元,配备音体美器材14万件、班班通1634套、教师用机5362台、学生用机7123台、学生机桌凳4887套,装备各类辅助用房318口、实验仪器226套、仪器橱1985个,购置图书149.4万册、空调5864台、双层床3396张、课桌凳2.9万套。寄宿制学校的宿舍设施、淋浴设施全部配备完毕。

(四)创新方式,建立教师补充提升机制。一是合理配备教师。今年,共招聘教师622人,其中在编教师182,聘任制教师440人,这是冠县历史上招聘教师最多的一年。为解决师资短缺问题,2014年以来,4年招聘教师2437人,其中聘用制教师1857人,占教师招聘总数的76.2%。二是用高尚师德引领人。涌现出轩云湘、赵会娜等一大批师德典型。三是加强校长教师交流。2015年以来,全县交流校长42人、教师1064人,每年校长、教师的交流比例都在10%以上。四是教师培训提升常态化。依托县职教中心(原教师进修学校)成立了县教师教育基地,分批分学科对全县中小学教师进行T训。2016年,培训教师21750人次,截止201710月底,培训教师19815人次。全县教师人均年培训时长72小时,培训覆盖率100%。通过名师带动、结队帮扶、送教下乡、“青蓝工程”等形式,不断提升乡村教师专业水平。

(五)以生为本,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一是全员育人。按照“先成人、后成才”的全员教育理念,注重学生安全教育、健康教育、德才教育和传统教育,不简单以考试分数论英雄,让每个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成长成才之路,为孩子的终生负责。让每位学生掌握1-2项受益终生的艺术爱好。在全国率先开展面向全县所有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培训,受到教育部专家的好评。在全县中小学生中广泛开展“我给父母写一封信”活动,实现了家校互动、师生交流,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二是特色育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花鼓、冠县查拳、郎庄面塑引进校园;编排查拳操,在全县中小学进行普及;清水镇中学的打花棍,柳林镇武训希望小学的柳林花鼓、降狮舞,武训实验小学的大阅读、实验小学的国际象棋、清泉中学的千人太极都形成亮点。让足球进校园,各学校积极开展足球活动,第二实验小学被评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全省举行的国际象棋、武术比赛、播音主持、才艺展示等比赛中摘得桂冠。三是教育公平。出台了《关于义务教育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随班就读工作支持保障体系的实施意见》,制定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计划,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全部入学。残疾儿童由各乡镇(街道)联合校统计上报,教育局及时安排到县特殊教育学校就读,不能到校就读的,由特校送教上门。出台了《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档案,实施“一对一”帮扶。积极落实贫困生救助计划,为全县861名贫困生建档立卡,上学全免费,确保不因贫困而辍学。四是体质监测。扎实开展43142”艺体普及活动、“阳光体育一小时”活动,定期举办综合性运动会以及长跑、篮球、乒乓球比赛。每所学校设立1名数据管理员,为每名学生建立健康档案,把学生日常体育活动、体育运动能力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综合素质评价。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小学视力免费筛查活动,我县中小学近视率比全国低6个百分点。全县小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2.3%,初中生体质健康及格率93%

(六)多措并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一是抓教学常规。抓好备课、上课等常规环节,把常规做细、做实,向常规要质量。创新学生学法指导,让教法和学法相得益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二是扎实开展教研活动。做好外地经验与冠县教育结合文章,开展“订单式教研”,构建高效课堂,搞好片区教研、三级赛课、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三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严格规范课程设置、教学用书、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和作业量,逐级签订减轻学生负担责任状。禁止有偿家教。我县中考成绩位于全市第五名,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及质量稳步提升。 

二、工作亮点和特色

在均衡县创建过程中,我们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加快建设进度、提高配备水平、锻炼教师队伍,全县中小学校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几个亮点工作得到了国家督导检查组的一致认可。

(一)均衡创建投入大。均衡县创建中冠县共投入资金20亿元,教育投入资金规模空前,在全省范围内名列前茅。

(二)新扩教育用地1497亩。书记县长现场办公,特事快办,40天时间,全县新扩学校建设用地1497亩,为创建打下基础。

(三)创新人才招聘方式。面向全国招聘校长、教师,2014年以来共招聘教师2437人,其中聘用制教师1857人。

(四)均衡创建公开、透明、真实。三次以航拍的形式,把128e学校的原貌、建设现状、鸟瞰图印成图册,呈报给各级领导和专家,并制成图板在城区醒目位置公布于众。

(五)高标准规划设计。冠县聘请国内5家知名设计院对每所学校的校园、楼房,甚至平房和厕所都进行了前瞻性、高标准的一体化规划设计,做到一校一特色,让城乡学校建设真正达到均衡。

(六)家庭教育结硕果。2012年以来,冠县在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家庭教育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创新工作,突出特色,积极发挥县、乡、校三级家庭教育队伍的辐射带动作用,努力拓展现代家庭教育新模式,推动了全县家庭教育工作制度化、常态化和特色化发展,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多次在全国家长学校建设交流会上介绍工作经验,得到与会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先后被授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实验区和全国家长学校建设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七)传统文化进校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林花鼓、冠县查拳、郎庄面塑引进校园;编排查拳操,在全县中小学进行普及;清水镇中学的打花棍,柳林镇武训希望小学的柳林花鼓、降狮舞,清泉中学的千人太极都形成亮点。有多名学生在全国、全省举行的国际象棋、武术比赛、播音主持、才艺展示等比赛中摘得桂冠。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