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聊城江北水城旅游度假区优化学校教育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探索“二三二”模式,精准发力助推“双减”政策落地。
一、创“叠加精减”之计,构建“双减”二大体系
(一)“1+2+N”课后服务,素养发展双保障
在课后服务“全覆盖、广参与”基础上,注重“上水平、强保障”,做好满足学生需求的“加法”。区实验小学首创“1+2+N”课后服务新模式,“1”指每周一次涵盖益智类、语言类、艺体类、科技类、劳动类五大板块以激发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素养的走班制社团,采取“人人通”网上选课方式,让学生在家长指导下自由选择感兴趣的社团;“2”指每天放学后一小时课后作业辅导和一小时自主学习项目:包括必选项目(运动、阅读、红色电影)和缤纷自主选项(实践活动、创客教育、古筝合唱艺术熏陶)等;“N”代表具有创新、开放、传承、多元指向学生成长发展的班级特色项目(如二十四节气、传统节日、黄河文化传承等)。让学生通过学习、参与、设计从而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实现学科能力与核心素养双提升,让课后服务成为“老师用心、家长放心、学生舒心”的“三心工程”。
(二)“分层+整合+自主”,作业提升速效比
实行教师自控、学校调控、家校联控的“三控”作业管理制度,加强“教”“学”“练”研究,结合学生个性、学科特点进行“整合式叠加”,创建各学科齐头并进的“精减式瘦身”作业设计。强化教师“有效分层作业”意识,教师钻研课标、了解学情,对学生进行分类归档,构建“三阶目标作业”体系,以学情为依据控制难易程度,形成分层三阶式作业设计(知识点、应用能力、迁移能力)模型,并在实践中逐渐完善;积极探索“跨学科整合性”作业,将家务劳动、公益劳动等实践作业与不同学科相融合,形成如语文与道法课相结合的感恩活动作业,数学与科学相结合的科学探索性作业等,以此实现“瘦身作业体系”的高效性;设计学生“自主选择性作业”,实现作业设计的“针对性、精准性”,针对学情及学科教学目标,让学生在“三阶式、整合式”作业中进行自主选择,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二、行“内涵发展”之路,筑牢“双减”三大根基
(一)探索“绩效考评”体系,提升教育满意度
创新构建教育评价体系,将教育满意度纳入履责评价、学校层面围绕五育并举完善“千分制”综合评估方案、教师层面从“德能勤绩”四个维度改革评价体系、学生层面创新综合素养过程性评价办法,树立正确育人观,消解教育的“剧场效应”。
(二) 打造“教师精英”队伍,抓实“红青蓝”工程
在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综合素养的同时,牢牢抓住骨干教师、骨干校长队伍这一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少数”,采取“组团”式发展,为青年教师制定切实可行的专业成长计划。以红色为“一线”,以青、蓝为“两点”,助力青年教师打好教育底色,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形成教师梯队的“长链式”发展新模式。
(三)践行“激励赏识”理念,发展学生“五大能力”
推进“激励赏识”课程实施,将学生“语言与交往、思维与创新、人文与社会、体育与健康、艺术与审美”五大能力,借“激励赏识小组互助评价本”予以评价,日记录、周总结,为学生成长发展轨迹“画像”,全方面评价学生,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为“双减”筑牢根基。
三、抓“课堂内外”之本,筑牢“双减”二大阵地
(一)发展新样态,守好“第一课堂”主阵地
通过“问诊课堂”“主题课例研讨”“学科培训”“一师一优课”“思维导图教学实践”等方式,加强教师对课堂教学研究,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促进深度学习真发生、守好“第一课堂”,为落实“双减”打下坚实基础。朱老庄镇杨集小学坚持双减不减质,让算盘、京剧、葫芦丝、剪纸和京剧脸谱等“非遗”文化走进数学、音乐、美术课堂,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审美情趣,发展学生审美能力和思维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养。
(二)开放新格局,形成“家校合作”新合力
“双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需学校、家庭、社会深度参与。度假区结合“作业、体质健康、睡眠、课外读物、手机”五项管理要求,厘清家校边界,密切家校合作,形成教育合力。同时,规范教育培训市场,抑制家庭的不合理、焦虑性培训需求,不断扩大公益性优质校外教育服务供给,从供给侧为“双减”助力。
扫码使用手机浏览本页内容